TOA鸚鵡網

DELI,F10,vetafarm,higgens,鸚鵡,維達發,德利,飼料,希根氏

在野外的澳洲草原鸚鵡(Grass Parakeet,Neophema)中,鮮紅胸鸚鵡(光輝)是屬於數量較少的種類,然而籠養的數量以及新變異顏色的培育大多以歐洲為中心,他們是較溫馴的草原鸚鵡,不太怕人,常可接近觀察或餵食,母鳥的羽色較暗,公鳥胸前有鮮紅色的羽毛,母鳥則無,幼鳥約於在4個月大時羽毛的顏色就很接近成鳥,但須2年才能有成鳥般鮮豔亮麗的羽色,一直有在發展多種新顏色組合的變種。 20cm(7.8 吋) 分佈面積廣大,棲息在澳洲中南部,範圍東從昆士蘭的西南部、新南威爾斯西部、維多利亞西北部經北省南部與南澳大利亞,西至西澳大利亞東南部。 鮮紅胸鸚鵡主要棲息在乾燥的澳洲內陸地區,喜愛在開闊的林地及草原活動,平時多成對或10-20隻成群活動與覓食,主要以草類種子為食,大部分都在地面上覓食,覓食時十分安靜,牠們鮮少到水源區喝水,因為所需的水分主要都由露水或植物中的水分獲得,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;繁殖期主要介於8月至1月間,但可能發生在任何季節,通常好幾對會一起築巢在同一顆樹上,而彼此的巢穴距離都很相近, 牠們偏愛築巢於尤佳利樹的樹洞中,以小樹枝、樹葉、羽毛、木屑鋪於洞穴中,一窩產3-6顆蛋,母鳥只有被公鳥餵食的時候才會離巢,孵化期約18天,30天後羽毛長成。 籠養鳥叫聲柔和悅耳,不會吵人,剛飼養時對於寒冷與潮濕的天氣較敏感,很快能適應新環境及飼主,但對台灣的濕熱環境適應較差,建議可養在有除溼或空調的室內環境,其繁殖與飼養會來的順利些,與一般草原鸚鵡一樣,牠們也喜歡到地面上活動(如是用落地式的籠舍),食物的供應主要以各種混合種子與穀物為主,新鮮的青菜水果也應適量供應。 成對繁殖效果較佳,繁殖難度不高,整年都能繁殖,一窩通常產4-5顆蛋,孵化期約18-19天,幼鳥約4週大時羽毛長成,7-8週時即會離巢獨立活動,若將幼鳥抓出手養,一年可望能繁殖好幾窩。  本文文字內容由TOA鸚鵡網所有,圖片均經授權,未經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轉載與翻印  

鮮紅胸鸚鵡


在野外的澳洲草原鸚鵡(Grass Parakeet,Neophema)中,鮮紅胸鸚鵡(光輝)是屬於數量較少的種類,然而籠養的數量以及新變異顏色的培育大多以歐洲為中心,他們是較溫馴的草原鸚鵡,不太怕人,常可接近觀察或餵食,母鳥的羽色較暗,公鳥胸前有鮮紅色的羽毛,母鳥則無,幼鳥約於在4個月大時羽毛的顏色就很接近成鳥,但須2年才能有成鳥般鮮豔亮麗的羽色,一直有在發展多種新顏色組合的變種。


20cm(7.8 吋)


分佈面積廣大,棲息在澳洲中南部,範圍東從昆士蘭的西南部、新南威爾斯西部、維多利亞西北部經北省南部與南澳大利亞,西至西澳大利亞東南部。

鮮紅胸鸚鵡主要棲息在乾燥的澳洲內陸地區,喜愛在開闊的林地及草原活動,平時多成對或10-20隻成群活動與覓食,主要以草類種子為食,大部分都在地面上覓食,覓食時十分安靜,牠們鮮少到水源區喝水,因為所需的水分主要都由露水或植物中的水分獲得,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;繁殖期主要介於8月至1月間,但可能發生在任何季節,通常好幾對會一起築巢在同一顆樹上,而彼此的巢穴距離都很相近, 牠們偏愛築巢於尤佳利樹的樹洞中,以小樹枝、樹葉、羽毛、木屑鋪於洞穴中,一窩產3-6顆蛋,母鳥只有被公鳥餵食的時候才會離巢,孵化期約18天,30天後羽毛長成。


籠養鳥叫聲柔和悅耳,不會吵人,剛飼養時對於寒冷與潮濕的天氣較敏感,很快能適應新環境及飼主,但對台灣的濕熱環境適應較差,建議可養在有除溼或空調的室內環境,其繁殖與飼養會來的順利些,與一般草原鸚鵡一樣,牠們也喜歡到地面上活動(如是用落地式的籠舍),食物的供應主要以各種混合種子與穀物為主,新鮮的青菜水果也應適量供應。


成對繁殖效果較佳,繁殖難度不高,整年都能繁殖,一窩通常產4-5顆蛋,孵化期約18-19天,幼鳥約4週大時羽毛長成,7-8週時即會離巢獨立活動,若將幼鳥抓出手養,一年可望能繁殖好幾窩。 



本文文字內容由TOA鸚鵡網所有,圖片均經授權,未經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轉載與翻印
 

在野外的澳洲草原鸚鵡(Grass Parakeet,Neophema)中,鮮紅胸鸚鵡(光輝)是屬於數量較少的種類,然而籠養的數量以及新變異顏色的培育大多以歐洲為中心,他們是較溫馴的草原鸚鵡,不太怕人,常可接近觀察或餵食,母鳥的羽色較暗,公鳥胸前有鮮紅色的羽毛,母鳥則無,幼鳥約於在4個月大時羽毛的顏色就很接近成鳥,但須2年才能有成鳥般鮮豔亮麗的羽色,一直有在發展多種新顏色組合的變種。 20cm(7.8 吋) 分佈面積廣大,棲息在澳洲中南部,範圍東從昆士蘭的西南部、新南威爾斯西部、維多利亞西北部經北省南部與南澳大利亞,西至西澳大利亞東南部。 鮮紅胸鸚鵡主要棲息在乾燥的澳洲內陸地區,喜愛在開闊的林地及草原活動,平時多成對或10-20隻成群活動與覓食,主要以草類種子為食,大部分都在地面上覓食,覓食時十分安靜,牠們鮮少到水源區喝水,因為所需的水分主要都由露水或植物中的水分獲得,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;繁殖期主要介於8月至1月間,但可能發生在任何季節,通常好幾對會一起築巢在同一顆樹上,而彼此的巢穴距離都很相近, 牠們偏愛築巢於尤佳利樹的樹洞中,以小樹枝、樹葉、羽毛、木屑鋪於洞穴中,一窩產3-6顆蛋,母鳥只有被公鳥餵食的時候才會離巢,孵化期約18天,30天後羽毛長成。 籠養鳥叫聲柔和悅耳,不會吵人,剛飼養時對於寒冷與潮濕的天氣較敏感,很快能適應新環境及飼主,但對台灣的濕熱環境適應較差,建議可養在有除溼或空調的室內環境,其繁殖與飼養會來的順利些,與一般草原鸚鵡一樣,牠們也喜歡到地面上活動(如是用落地式的籠舍),食物的供應主要以各種混合種子與穀物為主,新鮮的青菜水果也應適量供應。 成對繁殖效果較佳,繁殖難度不高,整年都能繁殖,一窩通常產4-5顆蛋,孵化期約18-19天,幼鳥約4週大時羽毛長成,7-8週時即會離巢獨立活動,若將幼鳥抓出手養,一年可望能繁殖好幾窩。  本文文字內容由TOA鸚鵡網所有,圖片均經授權,未經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轉載與翻印  
zh_tw